"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编办人员的关键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编办概述
编办,即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角色。
1. 职能定位
编办主要负责机构编制的管理。这包括对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及人员编制等方面的规划、审核与监督。例如,在设立新政府部门时,编办需根据整体行政规划和职能需求确定部门名称、职能范围及人员编制数量,确保机构间职能不重叠、资源分配合理高效。
2. 组织架构
编办通常具有较为系统的内部组织架构。设有综合科(处)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机构编制科(处)处理机构编制相关事务,监督检查科(处)监督已有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等。这种架构有助于各司其职,确保编办工作有条不紊。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1. 定义与核心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强调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 发展历程
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经历了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从早期侧重于资金分配和合规性使用,到引入绩效概念并逐步推广,现已成为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编办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联系
1. 在机构编制预算方面的关联
编办对机构编制的管理直接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编办确定机构人员编制后,相应预算规模得以确定。编办对职能调整的审核也会引发预算重新分配。这种联系使预算绩效管理必须考虑编办确定的机构编制基础。
2. 编办工作对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的影响
编办明确各机构职能有助于准确设定预算绩效目标。不同职能对应不同工作任务和预期成果。编办在机构整合或职能划转过程中,会促使相关预算绩效目标调整优化,适应新的职能格局。
四、编办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方式
1. 预算编制阶段
编办参与下的预算编制过程更科学合理。编办可提供机构职能现状和发展规划信息,助财政部门准确评估资源需求。编办还可协助确定预算资金分配权重,确保重点机构和关键职能得到足够支持。
2. 预算执行阶段
编办在预算执行中起监督和协调作用。监督机构按既定编制和职能要求使用预算资金,制止违规行为并进行整改。协调机构间职能交叉任务执行,明确责任和资金使用份额。
3. 预算绩效评价阶段
编办意见在预算绩效评价中具重要价值。可从机构职能履行角度提供评价依据,利用资源和信息优势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编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
1. 信息共享障碍
编办与财政等部门间存在信息共享不充分问题。编办掌握机构编制信息,财政部门掌握预算资金信息。缺乏有效平台和机制导致信息交流滞后或不完整,影响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
2. 观念转变困难
部分编办工作人员和相关机构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接受程度有限。传统预算管理模式重资金获取和使用,忽视绩效要求。观念滞后成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与机构编制工作结合的阻碍。
3. 专业人才短缺
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懂机构编制又懂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编办内部这类人才相对匮乏,缺乏专业人才可能导致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评价指标选择不科学等问题。
六、编办应对预算绩效管理挑战的策略
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编办应与财政等部门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相关信息和数据,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协同性。
2. 加强培训与宣传
编办要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让大家深入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方法和重要性,促进观念转变。
3.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编办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充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队伍,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七、编办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1. 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编办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使机构编制与预算资金分配更匹配,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确保公共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例如,在公共卫生领域,合理确定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并结合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资金有效使用,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立即免费体验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