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管理的运用:企业如何做好预算管理的编制与运用?
《企业预算管理的运用》
一、企业预算管理概述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它涵盖了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从本质上讲,预算管理是一种目标设定、资源分配以及绩效评估的综合管理手段。
1. 预算管理的目标
- 规划目标:明确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方向和具体目标。例如,一家制造企业通过预算管理确定下一年度的生产规模、销售数量以及市场份额的增长目标等。这有助于企业全体员工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避免盲目发展。
- 资源分配:合理分配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比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根据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和项目优先级来分配资金。销售部门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用于市场推广以提高销售额,而研发部门则需要资金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 协调沟通: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在预算编制时,各个部门需要相互交流各自的计划和需求。例如,生产部门需要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来安排生产计划,采购部门又要依据生产计划确定原材料的采购量,这种跨部门的互动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 绩效评估:为企业的绩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指标对比,可以衡量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绩效。如果销售部门实际销售额远超预算销售额,说明该部门工作卓有成效;反之,如果未达到预算目标,则需要分析原因并改进。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编制流程
1. 预算目标的确定
- 企业高层首先要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确定预算期内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通常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契合,如市场占有率提升、利润增长幅度等宏观目标。例如,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三年内成为行业内用户活跃度排名前三的平台,那么年度预算目标就要围绕如何增加用户数量、提高用户留存率等方面来设定。
- 在确定总体目标后,要将其分解到各个部门。销售部门可能承担着销售收入增长的目标,客服部门则要关注客户满意度提升的目标等。这些部门目标是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支撑。
2. 预算编制的方法
- 增量预算法
-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它以基期的业务量水平和成本费用消耗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的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例如,某企业去年的广告费用为100万元,预计今年业务量增长10%,考虑到市场竞争情况,广告费用可能需要增加到110万元。
- 优点是编制简单,省时省力。因为它主要是在以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不需要重新对所有项目进行详细测算。缺点是容易受过去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并且可能会导致预算逐年递增,不利于成本控制。
- 零基预算法
- 这种方法不考虑以往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例如,某企业重新审视每个部门的费用支出,对于一些不必要的开支项目,即使以前每年都有预算安排,在新的预算期也不再安排。
- 优点是能够促使企业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避免浪费。缺点是编制工作量大,需要对每个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而且可能由于缺乏历史经验数据而导致预算不准确。
- 滚动预算法
- 滚动预算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延伸补充预算的一种方法。例如,企业先编制一个年度预算,当第一个季度结束后,根据第一季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对剩余三个季度的预算进行调整,并补充下一年度第一季度的预算,如此循环下去。
- 优点是能够保持预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及时反映市场变化,使预算更具灵活性。缺点是编制工作量较大,而且对预算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
3. 预算的汇总与平衡
- 各部门完成自身预算编制后,需要将预算上报到财务部门或者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在汇总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合理、部门间预算目标冲突等。
- 例如,销售部门为了实现高额的销售增长目标,制定了大规模的市场推广计划,需要大量资金;而财务部门基于企业整体的资金状况认为无法提供这么多资金。这时就需要进行预算的平衡,通过调整销售部门的推广计划或者寻找其他融资渠道等方式,确保企业整体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企业预算管理在不同环节的运用
1. 销售环节
- 销售预算是整个企业预算的起点。它主要包括对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等的预测。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历史销售数据、考虑竞争对手情况等因素来编制销售预算。
- 例如,一家服装企业在编制销售预算时,会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款式服装的历史销售数据,同时关注时尚潮流趋势以及竞争对手推出的新款服装。如果预计下一季流行某种风格的服装,就会加大对这类服装的生产和销售投入,调整销售单价和预期销售量,从而确定销售收入预算。
- 销售预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后续的生产、采购等预算。如果销售预算高估了销售量,可能导致生产过剩、库存积压;反之,如果低估销售量,则可能错过市场机会,损失潜在利润。
2. 生产环节
- 根据销售预算来制定生产预算。生产预算要确定生产量、生产进度等内容。企业需要考虑现有生产能力、库存水平、原材料供应等因素。
- 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在接到销售部门的销售订单预测后,要评估自己的生产线产能。如果产能不足,可能需要考虑增加生产线设备或者外包部分生产任务。同时,还要根据库存情况调整生产量,若库存中有足够的零部件和半成品,就可以适当减少生产环节中的某些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 在生产预算中,还包括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直接材料预算要根据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种类、数量和价格来编制;直接人工预算取决于生产产品所需的工时和人工工资率;制造费用预算则涵盖了生产车间的水电费、设备折旧等间接费用。
3. 采购环节
- 采购预算是基于生产预算和库存管理需求编制的。企业要确定采购的数量、采购的时间以及供应商选择等。
- 以电子企业为例,在生产智能手机时,需要采购芯片、屏幕等多种零部件。根据生产预算确定的手机产量,计算出每种零部件的需求量,再结合库存水平确定采购量。如果某种零部件的供应商供货周期较长,就需要提前下单采购,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 在采购预算中,还要考虑采购成本的控制。通过与供应商谈判、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4. 财务环节
- 现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预测企业在预算期内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以及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情况。
- 例如,企业根据销售预算中的销售收入收款计划确定现金收入,根据采购预算、生产预算中的各项支出确定现金支出。如果现金收入不足以满足现金支出,就需要考虑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如果现金有盈余,则可以考虑进行短期投资或者偿还债务等。
- 利润预算也是财务预算的关键内容。它综合了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等各项预算的结果,预测企业在预算期内的利润水平。通过利润预算,企业可以提前了解经营成果,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确保盈利目标的实现。
四、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与控制
1. 预算执行
- 一旦预算批准下达,企业各部门就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这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制度,明确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