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如何提升预算管理效能?

访问量: 469
AI导读:预算绩效管理意义重大,包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决策科学性等。其主要办法涵盖绩效目标设定(遵循明确性、可衡量性、相关性、可行性原则)、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衔接、预算执行中的绩效监控(建立监控体系并及时调整偏差)、绩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指标全面性、结果应用)。文中还通过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在不同组织中的实际运用及取得的成效。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如何提升预算管理效能?-引瓴数智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全解析》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调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全过程。在现代企业和公共部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传统的预算分配往往缺乏明确的绩效考量。例如,在一些政府项目中,资金可能会按照惯例或部门的主观意愿分配到各个项目。而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后,可以根据项目预期达到的绩效目标,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合理地分配资金。这就好比把有限的水源精准地浇灌到最需要且能产出最高效益的“作物”上。这样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确保每一笔预算都用在刀刃上。

(二)增强责任意识

对于预算执行主体来说,有了明确的绩效目标就意味着有了责任约束。无论是企业中的部门还是政府部门,如果没有达成既定的绩效目标,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这种责任机制促使各部门更加谨慎地规划预算的使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比如一个企业的销售部门,如果在预算绩效管理下设定了销售额增长的绩效目标,那么他们就会更努力地拓展市场、优化销售策略。

(三)提升决策科学性

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绩效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哪些项目值得继续投入资金,哪些项目需要调整或者终止。例如,一家科技企业对研发项目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根据前期研发项目的绩效成果,如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技术创新程度等指标,来决定后续是否加大研发投入或者改变研发方向。

二、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办法

(一)绩效目标设定

1. 明确性原则

绩效目标必须清晰明确,不能模糊不清。例如,在一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绩效目标不能简单地设定为“改善城市交通”,而应该具体化为“在某区域内新建若干条道路,使该区域的交通拥堵指数降低20%”。这样明确的目标便于衡量和评估。

2. 可衡量性

绩效目标要能够量化或者有明确的评判标准。以企业的员工培训项目为例,绩效目标可以设定为“培训结束后,员工的工作效率平均提高30%”,这里的“工作效率提高30%”就是一个可衡量的指标。可以通过对比培训前后员工完成任务的时间、质量等方面的数据来判断目标是否达成。

3. 相关性

绩效目标要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预算支出方向相关。如果一家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扩大市场份额,那么在营销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目标就应该围绕如何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来设定,而不是设定与生产流程改进相关的目标。

4. 可行性

目标要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下能够实现。比如一个小型企业,不能设定在一年内超越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这样不切实际的绩效目标。要综合考虑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

(二)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的衔接

1. 基于绩效目标确定预算规模

在编制预算时,要根据绩效目标所需的资源来确定预算的规模。例如,一个环保项目如果设定了大规模治理污染的绩效目标,那么相应地就要安排足够的资金用于购置环保设备、聘请专业人员等。如果预算过少,就无法实现预期的绩效目标。

2. 细化预算科目与绩效关联

将预算分解到具体的科目,并明确每个科目与绩效目标的关系。以学校的教育经费预算为例,教学设备采购预算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这个绩效目标,师资培训预算与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进而影响学生成绩等绩效目标相关联。这样可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更好地监控每个环节对绩效的贡献。

(三)预算执行中的绩效监控

1. 建立监控体系

企业或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监控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绩效数据。例如,可以设定每月或每季度为一个监控周期,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政府的大型基建项目,可以通过现场检查、财务报表分析等多种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2. 及时调整偏差

一旦发现绩效指标偏离预期目标或者预算执行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比如,在一个商业促销活动的预算执行中,如果发现某一宣传渠道的投入产出比远低于预期,就应该及时减少在该渠道的预算投入,转而投向其他更有效的宣传渠道,同时调整绩效目标中关于宣传效果的部分。

(四)绩效评价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绩效评价不应仅由内部人员进行,还应引入外部专家、利益相关者等多元主体。例如,在评价一个公益项目时,除了项目执行方自己进行内部评价外,还可以邀请受益群众代表、公益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参与评价,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2. 评价指标的全面性

评价指标应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企业的新生产线投资项目为例,经济指标可以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控制等;社会指标可以是新增就业岗位数量;环境指标可以是污染物排放的减少量等。

3. 评价结果的应用

评价结果要与预算调整、奖惩机制等挂钩。如果一个部门的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优秀,那么在未来的预算分配中可以给予适当的倾斜,同时可以对项目团队进行奖励,如奖金、晋升机会等。反之,如果绩效评价结果不佳,要削减预算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三、不同类型组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企业案例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之前,存在着预算超支、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1. 绩效目标设定方面

企业针对每个生产车间设定了明确的绩效目标,如产品合格率要达到98%以上,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等。这些目标都是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市场竞争需求设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 预算编制与执行

在编制预算时,根据各个车间的绩效目标合理分配资金。例如,对于那些需要进行设备升级以提高产品合格率的车间,给予足够的设备采购和维护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绩效指标和预算使用情况。一旦发现某个车间的产品合格率有下降趋势,立即查找原因,发现是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导致的,于是及时调整供应商,同时调整预算分配,增加了对原材料检验环节的投入。

3. 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

每年年末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评价主体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层、财务人员以及外部的行业专家。评价指标涵盖了生产、销售、财务等多个方面。评价结果优秀的车间获得了更多的预算支持和员工奖励,而评价结果较差的车间则被要求整改,车间负责人的绩效奖金也被扣除。经过几年的实施,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预算得到了有效控制,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政府部门案例

以某市政府的民生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

1. 绩效目标设定

设定了诸如在一定期限内为特定数量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补贴或廉租房,改善其居住面积和居住环境等明确的绩效目标。目标的设定充分考虑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2. 预算编制与执行

在预算编制阶段,详细核算了每个子项目的费用,如住房建设补贴、房屋维修费用等,并与绩效目标相对应。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建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定期对项目进展和预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部分地区的廉租房建设进度缓慢时,及时追加了部分预算用于解决工程中的困难,如土地征收补偿等问题,同时加强了对建设单位的督促。

3. 绩效

引瓴数智是一家专注于一物一码领域的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商,致力于提供全面且专业的一物一码系统解决方案。其涵盖从产品赋码、数据采集与管理、扫码应用到营销活动策划等一系列与一物一码相关的服务内容。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企业实现产品的精准追溯、防伪防窜、互动营销等功能,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构建起完整的一物一码数字化体系,以助力企业借助一物一码实现商业价值的大幅提升,推动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引瓴数智公众号二维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