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关键体系的关键环节你了解吗?
《深入解析预算绩效管理》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紧密相连的综合管理体系。它旨在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预算资金从编制、执行到监督、评价等全过程实施有效管理,以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
首先,预算编制是该体系的首要环节。在此阶段,需明确预算目标,这些目标既要契合组织或部门的战略规划,又要具备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等特点。如某企业研发部门,其预算编制时的目标可能是限定时间内完成特定项目的研发并控制成本。这就要求部门综合过往经验、市场状况及项目难度等因素合理规划预算。
其次,预算执行过程极为关键。预算一旦获批执行,就须严格按预算计划安排资金支出。这期间涵盖资金的分配、使用等多方面管理。如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保证资金按时拨付至各施工环节,同时杜绝资金挪用和浪费。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资金监控机制,实时掌握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
最后,预算监督与评价是对预算执行效果的检验。通过对比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轮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如某企业年度预算评价中发现销售部门广告费用超出预算,但销售额未达预期增长,就需要深入分析是市场环境变化还是广告投放策略不合理等造成的。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参与方
(一)政府部门
在公共领域,政府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主体。政府每年有大量财政预算用于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部门需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确保资金有效分配至各项目。如教育部门要根据学校数量、学生人数等因素编制教育预算。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学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乱收费、滥用教育经费等情况。并且,政府部门还要定期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向公众公开预算绩效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二)企业组织
对企业而言,预算绩效管理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都参与其中。生产部门要根据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成本预算,包括原材料采购、设备维护等费用。销售部门则要根据市场预测制定销售预算,包括广告宣传、销售人员薪酬等支出。财务部门负责整体预算汇总、审核,并在执行过程中监控资金流动情况。企业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如制造企业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发现某个生产环节成本过高,采取措施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比如慈善机构,其预算来源主要是捐赠和政府资助等。这些组织要根据自身公益项目计划编制预算,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到实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保持高度透明度,因为其资金使用受到捐赠者和社会大众的关注。如某慈善组织计划为贫困地区修建学校,那么在预算编制时要考虑到各项开支,在执行过程中要保证资金专款专用,项目结束后要对项目成效进行评估,向捐赠者和社会公布结果。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还是非营利组织,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预算绩效管理,能准确评估每个项目或活动所需的资源量,避免资源过度或不足分配。如政府环保项目,若无有效预算绩效管理,可能出现资金过多投入低效治理环节,而忽视关键环节。科学预算绩效管理可合理调配资金,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高效治理手段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对政府部门而言,其预算主要用于提供公共服务。有效预算绩效管理能促使部门更关注公共服务效果。如医疗卫生领域,通过对预算资金绩效评估,可了解不同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若发现某些地区医疗服务存在问题,可针对性调整预算分配,加强对薄弱地区或环节的投入,从而提升公共医疗服务质量。
(三)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依据。如企业面临多个投资项目选择时,通过对各项目预算绩效评估,可判断哪个项目更具投资价值。如企业有两个新产品研发项目,通过对前期预算执行情况和预期收益分析,可确定哪个项目在成本控制、市场潜力等方面更有优势,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选择有利研发项目进行投资。
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步骤
(一)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
这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一步。绩效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联且有时限(SMART原则)。如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绩效目标不能仅仅是“提高销售额”,而应是“在本季度内,通过线上广告推广和线下促销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销售额较上一季度增长20%”。这样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后续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有效监控和评价。
(二)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
在明确绩效目标后,要根据目标编制预算。这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成本因素,如人力成本、物资成本、设备成本等。如大型活动预算编制,要计算场地租赁费用、演员演出费用、宣传物料制作费用等各项开支。同时,要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以应对物价波动、临时增加项目内容等意外情况。
(三)严格执行预算并进行监控
预算一经批准,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建立实时监控机制,及时掌握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如企业可通过财务管理软件记录和监控每一笔支出,一旦发现支出超出预算范围或不符合预算安排,要及时调整。同时,要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
(四)开展绩效评价
在预算执行期结束后,要对预算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这包括对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等。如政府扶贫项目,可从贫困家庭脱贫数量、收入增长情况、项目资金投入产出比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过程要客观公正,可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反馈与改进
绩效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便他们根据结果进行改进。如企业某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成本控制不力问题,就要制定改进措施,如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内部管理等。同时,反馈结果也要为下一轮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五、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面临的挑战
1. 数据不准确:预算绩效管理需大量数据支持,如历史成本数据、市场需求数据等。但很多时候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情况。如企业因管理不善,财务数据记录混乱,导致编制预算时无法获取准确成本数据,影响预算合理性。
2. 缺乏专业人才:预算绩效管理需既懂财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相对匮乏。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往往缺乏专业人员开展有效的绩效目标设定、预算编制和评价等工作。
3. 利益相关者协调困难:组织中不同部门间可能存在不同利益诉求。如销售部门可能希望加大广告预算以提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