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抢险车辆管理重点:掌握这些关键要点!
《汛期抢险车辆管理的全面解析》
一、引言
汛期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危险的时期,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在防汛抢险工作中,抢险车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是救援队伍的“战场先锋”,负责快速运送抢险人员与物资。为了确保这些车辆在关键时刻能够可靠作战,科学合理的车辆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汛期抢险车辆管理的要点。
二、车辆选型与配置
(一)依据任务需求选型
1. 主要用于运输人员:若任务是迅速将抢险人员运至受灾地点,大型客车或有较大载人空间的厢式货车是理想之选。大型客车能一次性搭载较多人员,提升乘坐舒适度,减轻队员疲劳;厢式货车则能在恶劣天气中为人员提供一定保护。
2. 主要用于运输物资:针对沙袋、抽水设备、救灾帐篷等物资,载重能力强的卡车是首选。这些卡车能满足大量物资的一次性运输需求,同时要考虑货箱尺寸,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资。
3. 执行特殊救援任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水上救援,需配备水陆两栖车辆或带船型外挂装置的车辆。这些车辆能在积水严重区域自由通行,到达其他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对于山区抢险任务,四驱小型越野车或轻型全地形车更为适宜,因其在复杂山地路况下具有良好通过性。
(二)增加必要配置
1. 通讯设备:每辆抢险车辆都应配备可靠的通讯设备,如对讲机或卫星电话。在汛期,灾区通讯网络可能受损,对讲机保证近距离通讯,卫星电话实现远距离通讯,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2. 警示标识:抢险车辆必须安装明显的警示标识,如警灯、警报器和反光标识。这些标识在行驶中提醒其他车辆避让,保障车辆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同时提高夜间或低能见度天气下的可视性,降低事故风险。
3. 防护装置:考虑到抢险环境的危险性,车辆应配备防护装置。例如,安装防撞栏保护车辆免受碰撞损害;轮胎装防滑链应对湿滑路面;配备防火装置以防止火灾等突发情况导致车辆损坏。
三、车辆维护与保养
(一)日常检查
1. 外观检查:每日出发前检查车辆外观,查看是否有划痕、凹陷等损伤,检查车漆是否剥落,检查灯光系统,确保所有灯光正常工作,这对汛期复杂路况下行驶至关重要。
2. 轮胎检查:轮胎是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直接影响行车安全。检查轮胎气压是否正常,气压异常会影响使用寿命和操控性能,检查轮胎花纹深度,花纹过浅易打滑,检查轮胎是否有异物嵌入并及时清理或修补。
3. 制动系统检查:制动系统是车辆最重要的安全系统之一。检查刹车片厚度,磨损到一定程度需更换,检查制动液液位和质量,制动液不足或变质会影响效果,测试刹车踏板行程,行程过长可能意味着制动系统故障。
(二)定期保养
1. 机油更换:按车辆使用手册要求定期更换机油,机油起润滑、冷却和清洁作用,随时间推移会变质,失去性能,通常每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间隔更换。
2. 滤清器更换: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需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堵塞会影响进气量,降低动力性能,机油滤清器保持机油清洁,燃油滤清器防止杂质进入发动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3. 零部件润滑:对车辆关键零部件进行定期润滑,如车门铰链、传动轴、悬挂系统等,适当润滑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舒适性和操控性。
(三)特殊维护
1. 涉水后维护:汛期抢险车辆需涉水行驶,后尽快检查和维护。检查电气系统,防止电路短路,检查发动机舱内电器元件,如有水渍更换变速箱油和差速器油,清洗车辆,特别是底盘,防止生锈。
2. 长时间停放后维护:抢险车辆长时间停放后再次启用需特殊维护。先检查电瓶,必要时充电或更换,启动发动机让油充分循环,检查发动机参数,检查轮胎是否有变形现象。
四、车辆调度与使用
(一)建立调度中心
1. 统一指挥:汛期建立专门的抢险车辆调度中心,统一指挥和调度所有车辆,实时掌握车辆位置和状态,根据需求合理分配资源。
2. 信息收集与分析:收集受灾地区位置、程度、所需人员和物资等信息,分析路况,制定最佳调度方案。
(二)合理安排任务
1. 根据车辆性能分配任务:根据车辆性能特点分配任务,如用载重强卡运输设备,用舒适客车运救员,确保车辆发挥最大效能。
2. 任务优先级排序:对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紧急救援任务优先派遣速度快、机动性强的车辆,物资运输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三)使用流程规范
1. 申请与审批:使用抢险车辆需填写申请表,注明使用目的、时间和路线,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2. 使用记录:详细记录车辆使用情况,包括出发、到达、里程和途中故障等,有助于评估使用效率和提供维护参考。
五、驾驶员管理
(一)选拔与培训
1. 选拔标准:驾驶员需具备良好身体、心理素质和驾驶技能。身体素质要求健康,能适应长时间驾驶,心理素质要求冷静应对复杂路况,驾驶技能要求丰富经验和良好应急处理能力。
2. 培训内容: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防汛抢险知识、车辆操作技能等,提升其应对能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