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怎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访问量: 290
AI导读:《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旨在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目标、运行监控与结果应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该办法推动财政支出由“重投入”转向“重效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政府治理现代化。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需适应此改革趋势,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确保资金有效利用并产生实际成效。

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怎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解读: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解读: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政府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在财政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前列。2021年出台的《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江苏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一、《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出台背景

随着国家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抓手。财政部早在2018年就提出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结合本省财政管理实际,制定出台了《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该《办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绩效管理手段,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财政支出由“重投入”向“重效果”转变,强化结果导向。
  • 落实财政透明化要求:通过绩效信息公开,增强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与信任。
  • 适应新时代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二、《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核心内容解读

《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共分为总则、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组织保障等章节,系统性地构建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全流程闭环体系。以下是几个重点内容的解读:

1. 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

《办法》强调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形成“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结果应用”的闭环管理体系。

  1. 事前评估:预算申报前需进行绩效评估,明确项目目标、预期产出和效益。
  2. 事中监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偏差并调整。
  3. 事后评价:预算执行完成后,开展绩效评价,分析资金使用效果。
  4. 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2.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衡量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指标。《办法》要求所有预算项目必须设立清晰、可量化的绩效目标,并与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

绩效目标包括:

  • 产出指标:如项目完成数量、质量、时效等。
  • 效益指标: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 满意度指标:如服务对象满意度、公众满意度等。

3. 建立绩效运行监控机制

为防止预算执行偏离目标,《办法》建立了绩效运行监控机制。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对重点项目开展定期检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动态跟踪。

一旦发现绩效目标未按计划实现或存在严重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视情况调整预算安排或终止项目执行。

4. 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

绩效评价是检验财政资金使用成效的重要手段。《办法》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每年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方式包括:

  • 对绩效良好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 对绩效较差的项目进行整改或削减预算;
  • 对严重低效甚至无效的项目追责问责。

5. 加强组织保障与能力建设

为了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办法》提出要加强组织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包括:

  • 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各预算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 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 鼓励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绩效评估工作;
  • 推动绩效信息依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对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影响

虽然《办法》主要面向政府财政体系,但其影响范围已逐步扩展至各类预算单位,尤其是企业型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公立医院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单位。

1. 对企业的影响

对于承担财政资金项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获得财政补贴的民营企业而言,《办法》意味着更高的绩效考核压力和更强的责任意识。

企业需要:

  • 建立健全内部绩效管理制度;
  • 配合财政部门完成绩效目标申报与自评;
  • 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 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项目管理与资金使用方式。

2. 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事业单位是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要主体之一,尤其是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单位。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绩效考评。

具体影响包括:

  • 项目申报需附带详细绩效目标;
  • 项目执行需接受绩效监控;
  • 项目完成后需提交绩效报告;
  • 绩效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资金支持力度。

四、预算绩效管理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为企业和单位带来了规范化的管理框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不少挑战:

1. 缺乏专业绩效管理能力

很多单位缺乏绩效管理专业人才,导致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绩效监控不到位、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

2. 数据采集与分析难度大

绩效管理依赖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目前,部分单位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影响绩效评估的科学性。

3. 绩效结果应用机制不健全

一些单位尚未建立有效的绩效结果反馈机制,导致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应对建议:

  1. 引入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系统,提升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
  2. 开展绩效管理培训,提升员工专业素养;
  3. 建立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强化结果导向;
  4. 借助第三方机构开展独立评估,提升绩效评价的客观性。

五、结语: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改革的未来方向

《江苏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仅是对国家预算绩效改革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江苏财政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为企业和单位提供了明确的绩效管理指引,也为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面对日益严格的绩效管理要求,各单位应积极拥抱变革,提升自身绩效管理能力,以适应新时代财政治理的新趋势。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款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工具来辅助您的绩效申报、目标设定、过程监控和结果分析,我们推荐您免费注册试用我们的智能绩效管理系统,体验高效、智能的绩效管理新方式。同时,我们也提供一对一的系统演示服务,欢迎预约了解!

引瓴数智是一家专注于一物一码领域的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商,致力于提供全面且专业的一物一码系统解决方案。其涵盖从产品赋码、数据采集与管理、扫码应用到营销活动策划等一系列与一物一码相关的服务内容。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企业实现产品的精准追溯、防伪防窜、互动营销等功能,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构建起完整的一物一码数字化体系,以助力企业借助一物一码实现商业价值的大幅提升,推动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引瓴数智公众号二维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