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资产管理是啥?都包括啥?咋应对挑战?
行政资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行政资产管理是指对行政单位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这些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如办公大楼、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流动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等)以及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虽然在行政单位中相对较少但依然存在)等多种类型。
从本质上讲,行政资产管理旨在确保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例如,一个政府部门如果拥有多栋办公大楼,就需要明确每栋大楼的用途、价值,并进行合理的维护和管理,以避免资源闲置或浪费。对于办公设备,像电脑、打印机等,要清楚其数量、分布情况以及使用状态,以便及时更新换代或进行维修,保障行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行政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行政职能的履行
行政单位承担着各种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如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医疗卫生部门提供医疗保障服务等。而这些职能的履行离不开相应的资产支持。以学校为例,如果缺乏足够的教学设施(这也是行政资产的一部分),如教室、实验室设备等,就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影响教育职能的发挥。只有通过有效的行政资产管理,确保各类资产处于良好的可用状态,才能为行政职能的顺利履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行政资产的购置往往使用财政资金。如果对行政资产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等问题。比如,某地区的几个行政部门分别购置了相同功能的大型会议设备,而实际上这些设备可以共享使用,这就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通过科学的行政资产管理,可以对资产的需求进行准确评估,合理安排购置计划,同时对闲置资产进行调配利用,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据统计,有效的行政资产管理可使财政资金在资产购置和使用方面的浪费减少30% - 50%左右。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例如,在资产处置环节,如果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开拍卖或转让,可能会被低价出售,甚至被非法侵占。完善的行政资产管理体系能够通过严格的登记、清查、评估和处置制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行政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资产的清查与盘点
这是行政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定期对行政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能够准确掌握资产的数量、质量、价值和使用状况等信息。清查盘点工作包括对固定资产逐一核对账目与实物是否相符,检查流动资产的账实一致情况,以及核实无形资产的权属和价值变动等。例如,每年年末,很多行政单位都会组织专门的清查小组,对本单位的办公设备进行清查,登记新购置设备的信息,查找是否存在丢失或损坏未记录的设备等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资产的登记与入账
所有行政资产都应当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准确入账。对于固定资产,要登记其名称、型号、购置日期、购置价格、使用部门、折旧情况等信息;对于流动资产,要记录其收支流水账、余额等;无形资产则要注明权属来源、评估价值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起清晰的资产台账,便于查询和管理。当有新的资产购入时,相关部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办理入账手续,确保资产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例如,某行政单位新购置了一批办公桌椅,采购部门需要将桌椅的详细信息提供给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再将其录入资产台账,并在财务账目中反映这笔支出。
(三)资产的预算编制
行政资产的购置、维护、更新等都需要纳入预算管理。在编制资产预算时,要综合考虑行政单位的职能需求、现有资产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例如,一个正在扩大业务范围的行政部门,可能需要更多的办公空间和先进的办公设备,在编制预算时就要提前规划好所需的资金和购置时间。同时,还要遵循节约原则,避免过度预算。通过合理的资产预算编制,可以有效控制行政资产的规模和增长速度,提高资产配置的合理性。
(四)资产的维护与保养
为了延长行政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其使用效率,必须重视资产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对于建筑物,要定期进行房屋检查、修缮;对于办公设备,如电脑要定期清理灰尘、升级软件,打印机要更换墨盒、清洁喷头等。不同类型的资产有不同的维护要求,行政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例如,一些大型的行政办公场所,会聘请专业的物业公司来负责建筑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而对于内部办公设备,则由单位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五)资产的评估与处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政单位业务的变化,有些资产可能会出现闲置、报废或需要更新换代等情况。这时就需要对资产进行评估和处置。资产评估要依据科学的方法,对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估算,为处置提供参考依据。在资产处置方面,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如对于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一般要进行公开招标拍卖或者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转让。例如,某行政单位有一批旧的公务用车需要处置,首先要委托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车辆的剩余价值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卖给二手车商,所得款项要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行政资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行政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做好本职业务工作就行,资产的管理是次要的。这种观念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资产的爱护程度不够,随意处置资产、不遵守资产管理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有的员工离职时没有妥善交接办公设备,导致设备丢失或损坏后无法追溯责任。而且,由于管理意识淡薄,行政单位在资产预算编制、购置等环节也缺乏科学的规划,容易造成资产浪费或短缺。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行政单位虽然有行政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例如,在资产清查方面,清查周期过长或者清查方法不科学,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状况;在资产处置环节,缺乏明确的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另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制度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也给行政资产管理带来了困难。例如,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上,有的行政单位采用直线法,有的采用加速折旧法,导致资产价值核算不准确,影响管理决策。
(三)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许多行政单位在行政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仍然依赖传统的手工记账、纸质档案管理等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例如,在资产清查盘点时,手工核对资产信息工作量巨大,且很难做到实时更新。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导致资产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各个部门之间无法有效协同管理资产。例如,资产购置部门不清楚其他部门是否有闲置的同类资产,可能会重复购置。而且,信息化水平低也不利于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资产监管,难以实现动态化管理。
如何做好行政资产管理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管理意识
行政单位要通过开展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行政资产管理的认识。让大家了解到行政资产管理不仅关系到单位的正常运转,更是涉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大事。例如,可以定期组织行政资产管理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方法等内容;制作宣传手册,发放给每一位员工,内容包括资产管理制度、常见问题解答等。只有当全体员工都树立起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管理制度,积极参与资产管理工作。
(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统一标准
行政单位要不断完善行政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资产清查、登记、预算、维护、评估和处置等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流程、责任主体和监督机制。同时,要建立统一的行政资产管理标准,如统一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折旧计算方法等。这样可以提高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促进行政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行政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统一标准等措施,才能确保行政资产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为行政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希望每一位行政单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推动行政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