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提升攻略:做对哪些事?
强化绩效管理的关键策略
明确绩效目标
首先,明确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设定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相连的具体目标。例如,对于追求市场份额增长的零售企业,可以将目标定为在下一个季度内将销售额提高20%。这样的目标为员工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并为评估其表现提供了客观的基础。部门间的目标也应相互配合,以实现企业目标。例如,市场部可能专注于提高品牌知名度,而研发部则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标准,以确保新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并增强竞争力。企业管理者需要与各部门领导深入讨论,共同制定出既能推动部门发展又能促进企业整体进步的目标。此外,这些目标应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以维持其相关性和有效性。
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
1. **关键绩效指标(KPI)的选择**
选择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绩效的核心环节。遵循“二八原则”,关注那些能反映80%工作成果的20%关键指标。以制造业为例,生产部门的产量、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是关键指标。产量关系到企业的供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产品合格率影响成本和声誉;生产效率则关乎盈利能力。这些KPI必须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例如,产量可以具体为每月生产5000件某种产品,并设定完成时间,如本季度末。
2. **平衡计分卡(BSC)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构建绩效指标体系。在财务维度,可以设置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等指标;在客户维度,包括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指标;内部流程维度涵盖生产周期、流程优化程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关注员工培训时长和技能提升率。通过平衡计分卡,企业能够全面评估绩效,避免单一指标的局限性。例如,一家服务型企业,虽然客户满意度高,但如果内部流程繁琐导致成本过高,从平衡计分卡角度看,仍存在绩效管理问题。
确保绩效计划的科学制定
1. **员工参与**
绩效计划应让员工充分参与,以提高其认同感和责任感。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部门会议,与员工共同讨论工作任务、绩效目标和考核标准。这种互动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分层分级制定**
绩效计划应根据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分层分级制定。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计划侧重于战略规划;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计划围绕部门管理和目标分解执行;基层员工的绩效计划聚焦于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这种层层递进、分工明确的绩效计划能确保企业各个层级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实施有效的绩效辅导
1. **定期沟通**
在绩效辅导过程中,定期沟通至关重要。管理者应保持与员工的日常沟通,了解工作进展、问题和需求。通过积极倾听和鼓励员工分享,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支持。
2. **提供培训与资源**
当员工面临能力不足或资源匮乏时,管理者应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例如,安排内部或外部培训课程,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设备或资金问题。这种支持性举措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
进行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
1. **多元化评估主体**
采用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如同事、下属和客户,可以提高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例如,在广告公司中,创意团队成员的绩效评估除了上级主管打分外,还包括同事互评和客户满意度评价。
2. **数据驱动评估**
绩效评估应基于准确的数据。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提高评估效率和准确性。
合理运用绩效结果
1. **薪酬与奖励挂钩**
绩效结果最直接的应用是与薪酬和奖励挂钩。优秀员工应得到物质回报,如奖金、加薪或晋升。相反,绩效不佳的员工可以采取适当惩罚措施,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2. **员工发展规划**
绩效结果可用于制定员工的发展规划。通过分析绩效评估结果,为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职业发展建议。例如,针对沟通能力较弱的员工,提供沟通技巧培训,并考虑将其培养为技术专家。
持续改进绩效管理体系
1. **收集反馈意见**
不断收集各方反馈,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改进。这包括员工、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确保绩效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