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用能预算化管理如何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衢州市用能预算化管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关注点。浙江省衢州市在这一背景下,率先探索并实施了“用能预算化管理”模式,不仅为区域节能降耗提供了有力支持,还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什么是用能预算化管理?
用能预算化管理是一种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预算管理机制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它通过设定年度用能总量目标,将能源指标像财政资金一样进行预算分配、执行、监督和考核,确保单位或企业在规定范围内高效使用能源资源。
二、衢州市为何推行用能预算化管理?
衢州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压力长期存在。面对国家对地方能耗“双控”要求的日益严格,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精细化治理的需求。因此,衢州市推行用能预算化管理,通过“事前有预算、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考核”的闭环机制,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既保障了重点项目的用能需求,又遏制了不合理能源消耗,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三、衢州市用能预算化管理的实施成效
自推行用能预算化管理以来,衢州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 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通过预算约束倒逼企业提高能效管理水平,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
- 重点行业节能效果明显: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通过用能预算管理实现了精细化管控。
- 资源配置更加公平高效:用能指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项目倾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数字化监管能力增强: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用能全过程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四、衢州市用能预算化管理的实施机制
衢州市的用能预算化管理体系由多个环节构成,形成了完整的闭环运行机制:
阶段 | 主要内容 | 关键措施 |
---|---|---|
预算编制 | 制定年度用能总量及分配方案 | 结合历史数据、行业特点、发展需求进行科学测算 |
预算下达 | 将用能额度按行业、区域分配至各主体 |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绿色产业 |
执行监控 | 实时监测各单位用能情况 | 通过平台系统进行动态跟踪和预警 |
绩效评估 | 年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 考核结果与下年度预算挂钩 |
五、用能预算化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用能预算化管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内部能源管理,避免因预算不足影响正常生产;另一方面,这也促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尤其是一些高耗能企业,在预算机制的引导下,开始主动寻求节能解决方案,如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建设能源管理中心、采用清洁能源替代等,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能耗成本,也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发展形象。
此外,用能预算化管理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往一些能耗大户可以通过“软性操作”获取更多能源资源,而现在,所有企业都必须在预算框架内运行,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衢州市的用能预算化管理模式已初见成效,但仍在不断优化完善中。未来,该模式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
- 与碳排放管理融合:将用能预算与碳排放配额机制联动,形成更全面的绿色管理机制。
- 拓展至更多领域:从工业逐步延伸至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用能领域。
- 强化数据支撑: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提升决策科学性。
- 完善奖惩机制:对节能成效突出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对超预算用能行为加强惩戒。
七、企业如何应对用能预算化管理?
面对日益严格的用能管理制度,企业应积极调整策略,提升自身的能源管理水平:
-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引入ISO 50001等国际标准,构建系统的能源管理流程。
- 开展用能审计与诊断:定期评估能源使用效率,发现节能潜力。
- 推进节能技改:更新高耗能设备,应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
- 借助数字化工具:部署能源管理系统(EMS),实现用能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不少能源管理软件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可视化的用能监控和预算分析。通过这些工具,企业可以更高效地完成用能预算申报、执行与评估工作,确保不超预算、不被处罚。
八、结语
衢州市用能预算化管理的探索,不仅是对传统能源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突破,更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科学设定预算、精准分配资源、动态监管执行,衢州走出了一条兼顾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新路子。
对于企业来说,适应这一新机制既是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手段的持续进步,用能预算化管理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如果您对用能预算化管理感兴趣,欢迎免费注册试用我们的能源管理平台,或预约专家团队进行一对一演示讲解,帮助您更好地适应这一新要求。

全部评论